去纳粹化 2.0:表演质疑德国黑暗历史”
11 月 29 日,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克罗伊茨贝格呈现了将历史与当前问题结合起来的表演“Denazify Yourself!”。

去纳粹化 2.0:表演质疑德国黑暗历史”
关于德国去纳粹化的讨论至今仍然是一个极其热门的话题。 11月29日演出“Denazify Yourself!”将在柏林举行。它涉及历史重新评价和战后时期的盲点问题。该活动使用原始文本、传家宝、幻想和口述历史来阐明年轻的联邦共和国和纳粹国家之间的法律连续性。卢斯·德利尔、卡拉兹、马里奥·伯格曼和安内特·哈德根等参与艺术家希望打开认知和情感通道,让观众面对历史的阴影。本次演出得到了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克罗伊茨贝格文化推广项目基金的支持。
德国的政治现实表明,去纳粹化通常被视为失败。据报道,人们对法西斯主义和暴政存在着文化迷恋。此外,在德国议会中也可以观察到独裁的思想和行动模式。那么问题来了,当时采取的措施在多大程度上是成功的,是否能够真正引导社会走上民主的道路?
非纳粹化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立即进行了去纳粹化。 1946 年 1 月,柏林的盟军控制委员会通过了第 24 号控制委员会指令,概述了解除公职人员职务的措施。其中包括战犯、高级党员以及被视为国家社会主义坚定支持者的公务员和律师。西部占领区约有 182,000 人被监禁,其中约 86,000 人到 1947 年获释。
总共有超过 360 万德国人经历了去纳粹化过程,并对所有 18 岁以上的人都必须填写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评估,以记录他们在国家社会党中的成员资格和其他参与情况。将主要罪犯和追随者等三类划分,导致人们普遍认为去纳粹化并没有一贯地进行。 “绞死小人,放走大人”这句话描述了纳粹罪犯在量刑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正义缺失和不平等。
后果和今天的相关性
尽管去纳粹化于 1951 年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结束,但接受纳粹的过去仍然是一个中心主题。最近的研究表明,前纳粹分子也能够在东德发展事业,而德国统一社会党则试图推销自己作为反法西斯国家的历史。对占领区的比较表明,去纳粹化在苏联地区更为严格,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政治工具,而许多前纳粹官员在联邦共和国的职业生涯不受阻碍,正如《纽伦堡种族法》的合著者汉斯·格洛布克的例子所示。
表演“去纳粹化你自己!”因此,这是一个解决德国第一民主国家和第二民主国家之间复杂关系的重要平台。该表演通过对人工智能、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和性别认同等当前话题的当代参考,旨在开辟新的讨论空间。所有这些方面都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如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塑造一个更加公正的未来?
对于感兴趣的人来说,该活动将以英语进行,并提供深入讨论这些主题的机会。有关演出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berlin.de。历史去纳粹化也可以在维基百科和Planet Wissen上详细追踪。